據新華社報道,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習近平強調,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今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本次峰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中國歷來重信守諾,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腳踏實地落實上述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說道。
更新國家自主貢獻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又一個強有力信號。在全球低碳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決心,更有雄心。
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為何備受全球關注?源于這是《巴黎協定》最核心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各國的減排力度、低碳轉型進程,決定了全球氣候行動勢頭。
2015年12月12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1屆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了由196個締約方通過的《巴黎協定》和一系列相關決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與合作奠定了法律框架和基礎。在這一新的氣候治理制度下,各國應根據各自國情、能力自主決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力度,定期制定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簡稱NDC)。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國際法律文本,它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2℃的目標,并將1.5℃溫控目標作為努力方向。但是,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溫控目標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排放差距。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11月出爐的《2019排放差距報告》再度拉響警報:即使《巴黎協定》中所有無條件國家自主貢獻承諾都得到充分落實,全球氣溫升幅在本世紀末也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3.2℃。因此,各國必須在2020年提高其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彌合2030年的排放差距。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里第一個承諾碳排放峰值的國家。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同年的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宣布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與之相比,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顯著提升。這也是繼今年9月首次明確提出碳中和時間表之后,中國又一次宣布更為量化的重磅氣候舉措。
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國內研究機構出具的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與2005年相比,2019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同期GDP增長超4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從7.4%提高到15.3%,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72.9提高到77.3歲。 由此可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不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與新冠肺炎疫情相似,氣候變化也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是突發的、緊迫的危機,影響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氣候變化則是更為長期、深層次的挑戰,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并在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近兩個多月以來,中國已多次在國際重要會議上就氣候議題表態: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愿承擔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發表題為《共抗疫情,共促復蘇,共謀和平》的視頻致辭。他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方將為此制定實施規劃。中方愿同歐方、法方以明年分別舉辦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自然保護國際會議為契機,深化相關合作。
11月17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綠色低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好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幫助。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已宣布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舉措,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將說到做到。
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習近平提出3點主張,其中包括: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
|